您现在的位置: 合肥宇欣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 >  供求信息  >  合肥移动厕所男女侧位比例如何?

供求信息

合肥移动厕所男女侧位比例如何?

2023-09-27

 

  合肥景区虽美,但是公共厕所前的长队很尴尬,这可能是很多人在旅游时会遇到的情况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了城市公厕设计的新标准,该标准将男女公厕的比例定为3:2,在人口流量大的地区为2:1,以缓解女厕的压力。该标准于今年1月1日生效。这一消息一出来,立即引起广泛关注,女同胞对此大声鼓掌。合肥移动厕所男女侧位比例如何?符合标准吗?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?记者进行了调查。

  公共厕所

  现状

  街道公厕:男女公厕比例为1:1,基本采用老标准

  据市卫生局统计,全市共有近400座公厕处于环卫管理之下,其中40%为二类公厕,其余仍为三类公厕。由于锡市公厕建设时间早、加上建筑面积有限等因素,公厕主要是按老标准,一些老公厕的男卫生间还要比女卫生间占比高。但总的来说,男女厕所的比例是1:1。

  事实上,近年来,卫生部门已经扩大了一些女厕,以应对女性在厕所里呆的时间更长这一事实。例如,今年梁西区改造的鲁灵路公厕、八角亭公厕,在拆迁改造后增加了女厕蹲厕。湖边青岐路公厕还在扩建了新两**厕蹲。

  “在过去,男厕必须考虑小便池和蹲位,这比女厕大。”工作人员介绍,近两年在改造一些卫生间时,改变了男女卫生间的位置。

  在二泉园和吴桥公厕改造期间,每个公厕有4个女性蹲厕者,而男性蹲厕者只有3个。为了提高公厕的使用效率,合肥的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行混合公厕。在荣湖新村门口以前就有这样的厕所。一旦你进去,你只要锁上门就行了。男女之间没有区别。但是这种厕所的数量并没有增加,因为一旦门锁被损坏,而没有及时发现,就会造成异性的尴尬。

  西城景区:改造有限,“旧”厕所必须“借”

  合肥美园有6个公厕,其中5个在今年早些时候进行了翻修。其中两间配备了家庭式厕所,以减少女性的“排长队”现象,而其余三间则进行了升级,配备了内部设施。

  “每个卫生间区域有相关规定,总面积是不够的,不能达到的水平”新政“附近”,指的是重建的厕所比附近并没有达到3:2,员工解释,花园建成这些“老”公共厕所空间结构的限制,如果比例达到新规定,洞口很窄的面积,单身女性或男性的卫生间面积将被浪费。

  旧卫生间改造条件不成熟。为了缓解女性“上厕所难”的问题,景区现在依靠“外力”来缓解。今年早些时候推出了6个移动厕所,全部供女性使用。

  鼋头渚也是一个人流量大的景区。该区域共有19个公厕,每个公厕分为两个男女厕所。每个女厕有13个蹲厕者,每个男厕有5个蹲厕者和9个小便池。鼋头渚园艺环境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,“仅计算蹲姿,甚至已经达到3:1的标准,但总卫生间仍停留在1:1。”

  据报道,在过去的两年中,鼋头柱扩建了三个厕所,又新建了一个。通过增加大量的厕所,排队时间大大减少。同时,在停车场、景区入口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了3个应急移动厕所。“考虑到高峰期的人潮,公共厕所和公厕每年都会尽可能多地增加。”

  城市综合体:厕所使用率不是3:2,但“排长队”现象很少见

  华润太湖店共有4个厕所,其中女性蹲位48个,男性蹲位20个,男性蹲位20个。每个女厕所旁边都有一个残疾人厕所。虽然总卫生间空间比例没有达到3:2,但停留时间一般在以内

    新政

    落实

    新建公厕将按新标准

    综合体还将打造“中性厕所”

    对公厕厕位配置比例的国家标准在11年前就已出现。环卫部门相关人士介绍,2005年制定的《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》中,曾明确公厕应适当增加女厕的建筑面积和厕位数量,厕所女蹲位与男蹲坐、站位的比例宜为1∶1—3∶2,独立式公共厕所宜为1∶1,商业区域内公共厕所宜为3∶2。不过,标准对男女厕位设置的比例未做出强制性要求,而且“宜为”一词也一直被一些学者指责为“公厕国标”实施多年来,“女性如厕难”问题长期无解的原因之一。事实上,近年来,互联网中出现的众多“找厕所”APP,也从侧面反映了城市中公厕难找的尴尬。

    随着新规出台,锡城公厕将会出现哪些变革?市环卫所有关负责人表示,今后新建的公厕将会按新标准设计建造。对于已建成的公厕,目前还没有收到具体的设计标准要求,改造计划尚未启动,还需和规划部门进一步协调。不过记者了解到,市区能满足“3:2比例”要求的改造面临不少难题。一方面,由于建成年代久、厕所面积小,加上周边建筑条件所困,想要改扩建的难度很大。同时,在对部分靠近居民区的公厕改扩建时,可能会遇到居民的阻挠。该负责人坦言,虽有难处,但锡城公厕每年都在改造提升,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女厕位,今后女性市民等待“方便”的尴尬有望进一步缓解。

    锡城几个景区表示,未来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《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》新政,新建公厕的厕位比会提高到3:2甚至2:1。“厕所革命一定会进行到底的”,鼋头渚园艺环境科工作人员如是说。

    个别综合体则表示,未来将着力建设“中性厕所”,这样除了能减少女性排队上厕所现象,对于带儿子的妈妈、带女儿的爸爸等来说,也很有帮助。

    话题

    延伸

    厕所革命依旧“路漫漫”

    “在北京是只要你想上厕所,在附近就能找到”,曾北漂多年的张女士来合肥已半年,多次遇上找不到厕所的尴尬,“合肥地铁站、马路等公共区域内的厕所数量太少,让人感觉很不方便”。公厕隐蔽、密度小,“厕所难找”是城市“如厕难”的道关。

    公共厕所的环境和安全性有缺失也是“如厕难”的重要因素。调查中发现,锡城同时配备有“厕纸、坐便器消毒液、一次性坐便纸”这三样“如厕宝”的公厕少之又少。坐便器上的脚印、残留的污渍让很多女性同胞如厕时“站也不是、坐也不是”,安全性和舒适性都大打折扣。“很多场所为了美观将蹲坑改成了坐便器,但是又无法维持后续的良好使用”,市民黄女士吐槽,“有了面子却失了里子,细菌清不干净的坐便器比蹲坑还让人难受”。

    此外,锡城不少女性市民在期盼“豪华”公厕。对能补妆、方便哺乳甚至是配备有手机支架、小电视等设备的“功能型”厕所呼声颇高。“作为基础建设的配套设施,公厕应进一步改良,位置便民、环境卫生、设施完整的公厕才是民众需要的”,市民蔡女士直言。

    业内人士建议,除了增加厕所数量外,当务之急是要挖掘社会资源,鼓励物业小区、医院、加油站、宾馆、酒店、餐饮店、文化场馆、商场、集贸市场等人流集中地的内设厕所免费对外开放。

推荐信息

分类

热门产品